本網訊 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的號召,落實《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意見》等政策要求,大陽煤礦分公司自2021年起全面啟動智能化建設,以5G技術為核心驅動,推動礦井由傳統開采向數智化、無人化、綠色化轉型。2025年,蘭花大陽煤業成功入選中國5G工廠名錄,成為煤炭行業智能化建設的先進代表。
大陽煤業坐落于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鎮陡坡村,自1999年成立以來,始終秉持“安全發展、科學發展”理念,逐步成長為集采煤、洗選、煤矸石制磚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。礦井核定生產能力達180萬噸/年,井田面積17.1792平方千米,保有地質儲量1.84億噸,可采儲量0.78億噸,可采煤層為3號、9號、15號優質無煙煤。此前,其已實現100%機械化開采,建成山西省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,還榮獲全國煤炭工業“雙十佳”礦井、山西省“安康杯”明星企業等多項榮譽,為5G智能工廠建設奠定了深厚的產業基礎。
隨著煤炭行業智能化轉型加速,大陽煤業原有的網絡基礎設施逐漸難以滿足發展需求。早期窄帶網絡存在傳輸距離有限、“信息孤島”突出、線纜維護成本高的問題,4G網絡又因時延較大、資源搶占等問題,無法滿足工業控制對實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,嚴重制約新技術應用與智能化改造效益。在此背景下,大陽煤業啟動5G智能礦山項目,開啟數智化轉型新篇章。
該項目以“打造行業領先、節能增效的智能現代化礦井”為目標,構建“15337”整體架構。“1”即1個智能管控平臺,作為項目核心中樞,實現各系統數據整合與協同管理;“5”是5個功能中心,包括安監生產中心、綜合集控中心、智能巡檢中心、決策指揮中心、經營管理中心,覆蓋煤礦生產全流程關鍵環節;“3”為3項基礎配套設施,分別是5G和工業以太環網、智能安全生產指揮中心、數據中心,為項目運行提供堅實支撐;“37”則是分布在5個中心內的37項智能化子系統,涵蓋智能煤流、智能排水、智能通風、智能掘進等,形成全方位智能化體系。
在網絡建設上,項目實現礦用5G信號井上下全覆蓋。井下部署42臺基站,覆蓋除特定回風巷道外的所有巷道、硐室及采掘工作面;地面由運營商部署6套室外宏站,覆蓋礦區工業廣場、樓宇與風井等區域,且井上井下共用礦內建設的4G/5G獨立核心網,礦區內語音和數據可免費使用。同時,采用5G切片技術,為各系統數據分配獨立傳輸通道,杜絕網絡擁堵,結合萬兆工業以太環網,構建有線無線融合的高速、穩定網絡環境。
項目實施后,大陽煤業在減人、降本、增效、安全四大維度成效顯著。減人方面,掘進工作面生產班單班崗位人員減少至10人及以下,實現少人操作;降本上,通信系統無線化減少有線線纜使用與維護費用,智能化遠程操作降低人工及培訓成本,噸煤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;增效層面,掘進速度大幅提升,從原來40-60分鐘/步距減至15分鐘/步距,匹配綜采速度,且掘進截割面更平整,顯著提高產煤效率與經濟效益;安全領域,智能安全監控系統、智能地質探測技術保障作業安全,人員從現場作業轉為遠程控制,脫離高危環境,安全效益大幅提升。
此外,項目還具備三大創新亮點。一是“三網融合”組網架構,實現有線無線一張網、通信調度一張網、井上井下一張網,打破傳統網絡壁壘;二是5G獨立組網,核心網建于礦內,外部網絡故障時仍能獨立穩定運行,保障通信與數據傳輸可靠性;三是自主可控,軟硬件產品采用華為等國產品牌,核心技術自主可控,符合安全保密要求,筑牢網絡與信息安全防線。
蘭花科創大陽煤業以5G技術為基石,通過系統性、集成化的智能化建設,實現了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,已成為煤炭行業智能化建設的標桿案例。其成功實踐不僅提升了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和經濟效益,也為推動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、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。
未來,大陽煤礦分公司將繼續深化5G+智能礦山應用,探索人工智能、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煤礦領域的深度融合,助力中國煤炭工業邁向更智能、更安全、更綠色的新時代。